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这里办同城头条  >  生活  >  吉林省农技推广总站下发春耕指导意见:做好春耕物资准备,强化良种良法配套
头条号
这里办网编01
介绍
推荐头条
吉林省农技推广总站下发春耕指导意见:做好春耕物资准备,强化良种良法配套
2023年03月23日 15:43   浏览:313   来源:这里办网编01
  • 长春这里办APP下载、这里办app

    微信截图_20230323153959.png

    2023年春耕生产即将进入关键时期。从农情调度情况来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趋于平稳,入户率远高于去年。日前,吉林省农技推广总站下发《2023年吉林省备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督促农民尽早确定种植意向,做好春耕物资准备,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实现全省粮食绿色增产、农民增收增效。

    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应对不良气候影响。根据吉林省气象局预报,预计春季(3-5月)气温略高,有阶段性低温时段;降水略少,4-5月中西部有明显少雨时段,可能发生阶段性干旱。预计春季终霜略早、中西部第一场透雨与常年相近或略晚、东部山区桃花水量与常年相近、全省大风日数比常年略多。根据气象局预测,今年春季回暖早,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温度适当提前开展大田整地和秸秆无害化处理等备春耕工作。预计4-5月中西部有明显少雨时段,加之春季气温高、大风天气多会造成土壤迅速失墒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中西部地区发生阶段性春旱的可能性较大,应做好抗旱准备工作。

    响应国家号召,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鼓励适宜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继续做好西部盐碱地种植大豆试点工作。2023年我省将统筹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耕地轮作项目等资金政策,加大大豆生产支持力度。原则上,东部和西部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亩均要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220元左右,中部地区大豆生产者补贴亩均要高于玉米生产者补贴320元左右,具体补贴标准由各市县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发放。

    加强宣传,推动农业关键技术示范推广。组织本地农技推广人员、加大宣传力度,参照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吉林省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手册,指导农民选择适于本地的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产业发展需要选择适宜品种,注意查看种子四项指标(纯度、芽率、净度、水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综合栽培技术模式进行示范推广,为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做好技术支撑。

    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次拿全苗。提倡开展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对因秸秆覆盖土壤湿度较大的地块,应对秸秆进行归行处理,清理出播种带。对于春整地常规方式播种的地块要以保墒为原则,待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旋耕灭茬,结合底肥深施起垄镇压,以利蓄水保墒, 待到地温回升适时播种;低洼易涝地块若出现农田积水,应排水散墒后整地;易旱区及墒情较差地块,要因地制宜,开展坐水种或免耕补水种植技术,有条件地区可使用抗旱保水剂与底肥混拌,提高抗旱能力。在5厘米土层的地温稳定在10摄氏度时,作为春玉米适播期开始的标准,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及早抢墒播种。

    适时育苗,科学培育壮秧。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水稻育苗建议通过早扣棚以有效提高地温,适时做好水稻选种、消毒、催芽等播前准备工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高于5摄氏度时及时播种。根据培育壮秧要求,严格控制播种量。钵盘育苗每孔最佳播种量3~4粒。平盘育苗,每盘不能超过120克,隔离层育苗每平方米不能超过350克。加强苗期管理,及时通风炼苗,合理控制温、湿度,同时配合药剂防治措施,预防病虫草害的发生。关注天气变化,预防“倒春寒”。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最高气温超过20摄氏度时适当通风炼苗,床土水分不宜过多,保持湿润。西部盐碱地育苗要及时掌握床土ph值变化,ph值升高要浇酸化水。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秋翻深翻,水源不足的稻田可采用旋耕法,旋耕深度要达到10-12厘米,耙地要在插秧前5-7天前进行,在耙地前7-10天泡田。最适插秧日期是5月中下旬,不插6月秧。插秧密度应根据地理条件、土壤肥力、育苗形式、插秧方式和秧苗素质等综合考虑。一般采用等行距移栽。

    科学防除杂草,安全精准用药。旱田化学除草应选择安全、高效、低风险除草剂配方,适时适量用药。土壤墒情较好地块,可进行苗前土壤封闭除草,要严格按照农药标准剂量使用,同时要特别注意冷凉地、低洼地的用药量。中西部易旱区,提倡苗后茎叶除草,要严格注意用药时期。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机械、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或方式,降低农药使用量。

    加强监测预警,综合防控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实现控害保产、减药增效。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建立良好农田生态系统、培育健康农作物为基础,落实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优先应用昆虫信息素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的绿色防控措施,合理安全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保障农作物生产高质高效绿色安全。


    来源:彩练新闻客户端